大模型时代,以GPU为代表的智能算力是基石,也是生成式AI世界的中心。据《2023年中国智能算力行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3年大模型算力需求集中爆发,其中接近60%的智能算力需求来自大模型。智能算力已经成为驱动AI大模型发展的关键引擎,而智算中心的建设也已成为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
但智算中心的建设与运营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立体工程,需要来自生态链上下游参与者的共同努力。近日,摩尔线程首个千卡智算中心正式揭幕,标志着国内首个以国产全功能GPU为底座的大规模算力集群正式落地。在圆桌对话环节,摩尔线程副总裁董龙飞与中能建绿色数字科技(中卫)有限公司董事长墙虎、智谱AI CEO张鹏、京东云首席AI科学家裴积全、中金资本董事总经理翟赢、超对称创始人吴恒魁、数道智算董事长甄鉴等来自智算中心生态的多位重磅嘉宾,就当前大模型的算力需求和智算中心的建设与运营等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中金资本董事总经理翟赢表示,当前社会正迎来算力阶段的新起点,算力成为最大突破的生产力。类似于工业时代的电力先行,算力先行将影响整个时代的潮流,也成为大国博弈的核心竞争力。作为投资机构,中金资本专注在变革中找寻确定性,着重在算力时代寻找投资机会。未来五到十年,投资机构挖掘并找到优质算力基础设施的投资机会至关重要。以摩尔线程为代表的国产GPU硬件企业和众多优秀大模型公司,都是中金资本关注的重点。
中能建绿色数字科技(中卫)有限公司董事长墙虎表示,算力正在渗透各个领域,抢抓时代机遇,公司完成了从电力规划设计到数据中心和绿电园区的战略转变。他指出,公司既要通过将传统电力行业的优势引入数据领域,又要把数据领域的优势再反哺传统行业,并致力于在算力领域拓展更多合作伙伴。公司与摩尔线程在宁夏签署的国产千卡智算集群项目,展示了我们对全功能GPU的信心,希望未来能深化与摩尔线程的合作,实现更大规模的集群建设,持续为中国算力和数据产业注入新动力。
大模型的崛起,对算力的需求暴涨,引发了对算力多元化创新的思考。数道智算董事长甄鉴认为,当前国内的许多AI芯片主要针对上一代人工智能架构设计,而大模型多依赖Transformer架构,包括对多模态图形图像的支持,大模型的多模态处理将成为大趋势,而摩尔线程MUSA具备全功能技术路线,软硬一体,可以兼容CUDA生态,提供好用、易用的全栈智算解决方案,将成为大模型训练首选。
大模型落地,算力与生态协同是关键。智谱AI CEO张鹏表示,从长远来看,大模型国产化自主发展是不可避免的趋势。AI的发展需要产业界协力,让整个生态拧成一股绳,才能实现追赶和超越。张鹏表示,去年年底就开始思考如何组织一个连接国产算力上游到模型、算力落地到客户的生态平台型公司,以解决国内产业链上游的瓶颈和下游大模型算力需求激增的问题。摩尔线程是最早适配智谱AI的首批厂商,此次千卡千亿大规模算力集群正式落地,能把国产模型和国产算力结合在一起,并给业界在算力上带来更多的选择。
超对称创始人吴恒魁分享了对智算中心通用性的综合需求,他表示非常看重稳定性、能耗以及大集群能力。作为最早使用摩尔线程大模型智算加速卡MTT S4000进行训练的用户,他强调,MTT S4000除了在AI加速能力方面表现卓越外,在图形渲染、视频编解码、8K HDR显示等方面的先进性同样重要,这样的加速卡能够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并且在稳定性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吴恒魁指出,摩尔线程KUAE千卡中心的落成是重要的一步,集群还可以继续扩展,期待与摩尔线程的进一步合作。
京东云首席AI科学家裴积全指出,当前大模型产业的关注焦点主要在大模型的开发训练阶段,实际上,大模型应用层面同样至关重要。他强调,底层算力到应用其实有很多层,算力平台如何才能打通底层和应用层的能力,可能会成为算力平台产生用户黏性的关键点。未来也希望与摩尔线程共同解决大模型开发、训练和应用中的痛点,解决客户在应用大模型过程中的难题,通过打造紧密的产业链合作,为中国大模型的迅速发展奠定基础。
在圆桌对话的最后,摩尔线程副总裁董龙飞总结各位嘉宾的发言,并强调了智算中心的重要性,除了以大模型为代表的场景外,智算中心可以赋能的场景非常丰富。在建设智算中心之初,要通盘考虑智算中心的利用率、使用场景和通用性等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智算中心的真正价值。积土成山,汇水成渊,产业链每个人都需要充分发挥各自力量,才能筑牢国产大模型自主发展的坚实道路,迎接中国“AI主权”等巨大挑战。
▼ 关于摩尔线程
摩尔线程是一家以全功能GPU芯片设计为主的集成电路高科技公司,能够为广泛的科技生态合作伙伴提供强大的计算加速能力,致力于打造为下一代互联网提供多元算力的元计算平台。